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2017年度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公布

发布时间:2018-01-09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柳青804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柳青):2017年度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8日公布。据了解,本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评选出271项目和9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0项,此外有7名外籍科学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本次获奖的成果显示出中国科学家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原创成果,中国科技的发展也正在从“跟跑”向“并跑”和“领跑”转变。

2013年春,长三角地区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为了有效应对新发传染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快速反应,创建国家级平台,组织协同攻关。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带领下,项目组在发现新病原、确认感染源、明确发病机制、开展临床救治、研发新型疫苗和诊断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今年,这一成果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项目第一完成人李兰娟表示,这一成果创建了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的“中国技术”,成功防控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情:“一个就是病毒变异,确定变异导致禽传人;一个是证明患者有细胞因子风暴,导致了病人的高病死率;再一个,证明活禽市场禽传人,就是病人身上的病毒和活禽市场病毒的同源性达到99.4%。一个月时间,我们这三大消息在国际上公布了,应该说,我们还是比较自如的应对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李兰娟带领团队通过深度测序和高通量数据分析技术,第一时间向全世界公布了H7N9禽流感病毒的全基因序列,并首次系统揭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创建了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抗激发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微生态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体系,并运用“李氏人工肝”技术消除“细胞因子风暴”,显著降低了病死率,为全球提供了重症传染病救治新技术。

据了解,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是中国科学家在新发突发传染病史上第一次利用“中国模式”技术体系成功防控了在中国本土发生的重大新发传染病疫情,此后,相关“中国模式”成功应用于埃博拉疫情在非洲的防控,为全球提供了“中国经验”。李兰娟表示,通过有效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也为继续建设和完善中国传染病防控体系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就是因为我们有实验室,有非常强大的病毒监测队伍,所以到现在我们还在监测着病毒变异的情况,定期在做。现在我们有这个网络,如果有已知病毒之外的病毒感染,我们也能马上进行检测,我们有这个检测的能力。病原学、病毒学、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这套平台都在,所以我们的预警检测体系比较完善。”

今年的获奖成果既有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项目,也有致力于改善民生的科技创新。近年来,空气质量问题已经成为最受关注的民生议题。按照目前的研究成果,燃煤是造成区域灰霾的重要原因。针对燃煤污染治理从达标到高效率超低排放、复杂煤质的高适应性,系统运行的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等难题,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高翔教授领衔、与浙能集团合作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高翔介绍说,这一项目经过10余年研究,发明了多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超低排放系统,实现了复杂煤质和复杂工况下多污染物超低排放。高翔说,这些成果在全国300余台燃煤电站锅炉上应用,推动和支撑了国家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战略的实施:“二氧化硫减掉了83%,氮氧化物比标准减了50%以上,颗粒物减了67%,都是比现有的基础。这个技术做出来之后,火电厂、燃煤电厂就可以不被认为是污染了。”

据了解,这一项目建成了全国首个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示范工程,排放浓度远低于燃煤电厂超低排放限值,成果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时。高翔表示,在大幅削减了燃煤污染物排放的同时,这一项目在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平台、培养人才等方面都实现了突破,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我们的科研成果不仅仅是写文章,我们这个项目论文不是太多,也不算少,100多篇,但是我们的每篇文章都要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至始至终对研究生也是提这个要求,我们在解决工程问题的时候,就要形成平台和软件,怎么样解决实际问题。”

近年来,中国对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视不断提升,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多次取得重大成果。本次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了聚集诱导发光项目,英文简称AIE。AIE突破了传统有机发光材料的应用面临的浓度或聚集导致发光渐弱或消失的制约,实现了充分利用分子的集聚实现聚集态荧光增强。这一项目第一完成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介绍说,聚集诱导发光材料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理想的生物探针,自定位能力非常强,自己就跑到癌细胞那里去聚集,发现癌细胞就亮,正常细胞就不亮,并且我们可以长效追踪,追踪40多天。”

2016年,《自然》杂志将聚集诱导发光纳米材料列为支撑未来纳米光革命的四大纳米材料之一。唐本忠介绍说,经过16年的发展,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已经在众多领域得到认可和应用,这一领域已经成为由中国科学家开创并引领的热点研究领域:“我们中国科学家竖起AIE红旗在五洲四海,你看非洲的朋友都在做,全球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1100多家单位的科学家都在从事与AIE相关的研究和技术开发。我们以前跟着别人跑,怎么转变呢?就是建立我们自己的科学品牌,我觉得AIE就是我们中国科学家自己建立的品牌。”

 

国际在线 2018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