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最近更新

学生全面发展这个“大课题”,浙大邱利民教授有许多“小法宝”——

要传授知识,更要启迪人生

发布时间:2020-09-16来源:浙江日报作者:李娇俨 吴雅兰685

  会讲授《低温原理》,也会推荐东野圭吾;会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学术平台,也会布置“为家人做一道菜”的暖心作业;是长江学者,也是最美教师;不仅传授知识,也启迪人生——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学院院长邱利民,日前获得了第四届浙江省“最美教师”的荣誉,他用行动诠释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全面发展。

  他的实战地之一就是《低温原理》。这是一门面向能源学院大三学生的核心专业课,作为主讲教师,邱利民一讲就是18年。

  对于这门课的作业,他有自己的要求,“课程论文,我们不是只给一个笼统的总分,而是分成报告内容及结构的合理性、语言表达清楚性、内容难度及创新点等几个维度来评价,并且打分之后所有的论文都在群里分享,帮助学生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邱利民说。

  在浙江大学求是学院,还有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名为 “六个一”。从2017年开始,每一位大一新生在寒假,都要精读一本好书,了解一所国内外一流高校,观看一部政论专题片,拜访家乡一位家庭困难人员,深入走访家乡至少一家单位或企业,代老师向父母问一声“新年好”。3年下来,近两万名学生完成了这份寒假作业,收获了不一样的人生体悟。

  这是邱利民“发明”的另一份作业,随着他育人岗位的调整,“六个一”寒假作业从低温所、能源学院延伸到了竺可桢学院,最终覆盖到了求是学院每年5000余名大一新生。

  今年,第六项作业调整为了“为家人做一道菜并留下一张全家福”。

  姜丰“全副武装”给家人炸油条,袁梦瞳为妈妈煮了一碗长寿面……遍布全国各地的5000多道菜背后,是邱利民对学生的殷切寄托。

  要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和领导者,首先要学会自立立人。邱利民说:“给家人做菜,既是很好的劳动锻炼机会,也是有效的家庭沟通方式,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爱与感恩,爱家人,才能更好地爱社会、爱国家。”

  教育理念如何实现,邱利民也有自己的风格,那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低温之舟”课题组的博士生张瑞平,坐在书桌前打开了电脑摄像头,用活泼的语气开始了5月18日的“低温FM830”电台的播报,他朗读的内容不是别的,正是低温制冷领域的一篇重要文献。

  邱利民和其他师生则在各自的屏幕前一边听一边做着记录。从这一天开始,课题组坚持了十几年的读书分享活动在后疫情时代有了全新的形式。

  “我们的低温移动电台,是希望进一步增强学术气氛,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特别是信息素养、学术沟通和学术表达能力。”邱利民对着电台精打细算了起来,工作日每天一人,每次分享一篇文章,这样一年12个月不间断,至少可以一起学习240篇文献,5年就是1200篇。潜移默化中,学习的良好习惯也被培养了起来。

  在求是学院公众号上开设的“院长家书”栏目,也成了他默默走进、影响学生内心的小法宝。

  “或许你也喜欢东野圭吾?00后的女儿多次向我推荐她喜欢的好书,大多是小说。我过去很少看小说,总觉得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有用’的书上……”

  邱利民用聊天般的口吻,在公众号上分享着自己的阅读心得,学生们在评论区也敞开心扉地交谈,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书籍,《百年孤独》《丝绸之路》《平凡的世界》……

  从教至今,邱利民已经培养了100多位研究生。他的博士生植晓琴、王凯、包士然获得了国际制冷学会青年奖,是国际制冷领域授予青年学者的最高奖项。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学生深入到低温研究领域,发光发热。

  浙大求是特聘教授、德国洪堡奖学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握着这份光鲜科研履历的邱利民,内心早已认定,科研是为育人服务的。

  23年前,刚刚博士毕业的邱利民,最初的理想是成为和竺可桢老校长一样学贯中西、献身国家的教育家。23年间,在浙江大学的教学实践,却改变了他的想法,“没有任何一个伟大的教育家的目标是成为教育家,他们的目标都是当一名好老师。”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老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在邱利民的身上,不论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还是春风化雨的教育方法,背后都体现着一个共同的特点——真正地为学生着想。或许,这才是热爱背后隐藏的真理。


《浙江日报》2020年9月10日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