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人工智能时代的心理学”前沿研究与学科发展研讨会在浙大举行。研讨会吸引了北京大学、剑桥大学等国内外线上线下数千名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心理学的研究前沿。
“人工智能不是模拟人类思维,而是延伸创造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脉络出发,梳理了心理学与现代AI的深层联系。
浙江大学副校长李晓明教授表示,希望本次研讨会以人工智能拓展心理学研究边界,以交叉创新催生社会服务新范式,为“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心理学支撑。
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沈模卫教授指出,心理学应揭示人类区别于人工智能的关键能力,优化对智能的计算化理解,为未来AI架构提供理论支撑。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董奇教授提出“双脑赋能”理念,主张以脑科学与AI协同支持学生发展,建立儿童发展规律模型,服务儿童心理健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蒋毅教授介绍了社会性注意的特异性机制与调控;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剑桥大学Nicolo S. Clayton教授介绍了松鸦的“魔术”认知机制;华盛顿大学讲席教授陈晓萍介绍了“默契”的理论和实证。这些工作共同展现心理学在解释复杂行为与智能本质方面的新进展。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系主任陈辉教授介绍了心理系的前瞻性学科布局。心理系以“认知与脑科学”为主体,“人工智能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为两翼,构建“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致力打造“交叉驱动、应用牵引”的心理学科“浙大范式”。
研讨会由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