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综合

专家学者在浙大为基金会发展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2015-10-20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吴雅兰 周立超58678





    10月19日,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基金会分会第十五期双月沙龙在浙江大学举行。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基金会改革、创新的战略与路径”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刘振国,浙江大学副校长、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罗建红出席沙龙并致辞。
    
    自1981年以来,中国基金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尤其是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后,基金会数量及资产出现飞速增长,截至2014年底,中国已有各类基金会近5000家,成为公益事业的重要载体。其中,大学基金会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在2014年度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工作中,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被评为5A等级。罗建红表示,慈善捐赠被经济学家誉为社会资源的第三次分配,基金会在捐赠方和公共领域之间发挥了桥梁作用,正如高校基金会已成为学校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个重要延展。
    
    刘振国指出,基金会角色的核心是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促进社会功能的有效实现。基金会要明确定位,加强内部治理,提高公信力,同时不仅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伟林认为,就总体而言,中国基金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内部管理、人才培养、组织建设、资金筹集、公信力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社会公众期待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在《基金会的兴起与中国基金会的发展愿景》的主题报告中指出,我国基金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制度环境、税收优惠、组织运作和慈善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比如红十字会、慈善会等“类基金会”组织难以纳入现有管理体制中;股权、货物等非货币捐赠无法享受税收减免;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专业的筹款人员;轻视善款到哪里去。他建议政府应从双重监管转到合规性监管上来,慈善事业应从以扶贫济困为重点转到公益性价值观的倡导上来。
    
    方太集团名誉董事长茅理翔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在谈到“我为什么要捐赠”时他说,企业家要有一颗真诚的社会责任心,中国的中小企业是股强大的力量,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慈善事业。沙龙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的代表分享了高校基金会发展的历程、经验和思考。
    
    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基金会分会双月沙龙是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主办的系列活动,每期设定一至两个主题,让国内外知名基金会和专家学者分享经验。
    
    (文 吴雅兰/摄影 周立超)